當前位置:法律站>損害賠償>名譽毀謗>

名譽侵權的認定及賠償規定是什麼?

名譽毀謗 閱讀(1.83W)

一、名譽侵權的認定及賠償規定是什麼?

名譽侵權的認定及賠償規定是什麼?

名譽侵權的認定及賠償規定是:如果確實構成了名譽侵權罪的,需要向被侵權人支付相應的賠償。

在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情況下,多數時候承擔的是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等。而要是侵權行為比較嚴重或者造成了嚴重的結果的話,那麼就有可能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

二、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麼?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併為第三人知悉。

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於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譭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從法理上講,對於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

3、被侵害的物件應當是特定的人。

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物件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物件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後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

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在通常情況下,利用侮辱、誹謗等方式侵犯他人名譽權多是故意的,因為侵權人都是想以此來達到貶低他人人格,損害讓人名譽的目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對他人名譽權的侵犯,還存在一種屬於“不明真相”的過失。但是需要注意,以上的行為也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