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勞動工傷>勞動爭議>

惡意欠薪如何報案?

勞動爭議 閱讀(1.99W)

【為您推薦】白雲區律師 江陵縣律師 白朗縣律師 浮樑縣律師 盱眙縣律師 乾縣律師 掇刀區律師

惡意欠薪如何報案?

這個世界有善也有惡,有些人就及其不負責,有些用人單位總是以各種理由惡意拖欠勞動者工資,造成社會與不穩定,也嚴重破壞了誠實信用的市場原則,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同時,勞動者也不會束手就擒,協商不成就會報警,要求法律介入來處理,那麼在我國惡意欠薪如何報案呢?我國將惡意欠薪罪修改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本站為您整理了相關資料,請您閱讀下文。

一、惡意欠薪如何報案

應當到公安機關進行報案,如果構成犯罪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犯罪構成

犯罪主體:一般主體,即企業和自然人。 企業系指用人單位,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自然人包括用人單位以外的自然人(尤其是《民法典》所規定的“兩戶一夥”) 。

主觀要件: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即主觀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這種不作為行為會產生勞動者不能及時實際得到勞動報酬的社會危害後果,卻希望或放任這種後果發生。 應認定為故意的幾種情況:

1、明確表示拒不作為的 即明確拒絕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應當然地認定為故意。包括無正當理由拖欠,不論是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2、雖表示應支付,但主動實施作為,為不支付找藉口的,應認定故意。 如無正當理由轉移財產,造成無支付能力假像的; 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或指使發放勞動者勞動報酬的工作人員逃匿,造成無法支付假像的; 非法剋扣工資或罰款的。

犯罪客觀方面:在犯罪客觀要件方面,應既有危害行為又有危害結果,且兩者間有刑法上的因果關係。

(一)、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

1、實施了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的行為。

2、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即企業的銀行存款足夠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而不作為,導致勞動者沒有按合同或法定應獲得勞動報酬的時限。如實行月工資制的,超過20天仍不發放工資的,即構成“不支付”。

(二)、數額較大。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構成的絕對值範圍。應比照職務侵佔罪的入刑標準,即逃避或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在五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構成“數額較大”,應予追訴。

(三)、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應認定構成的幾種情形:

1、勞動行政部門即各級勞動監察大隊已向用人單位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

2、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已向用人單位送達《勞動爭議仲裁決定書》,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勞動仲裁不論是否提起勞動爭議訴訟程式,均構成。

3、各級法院已向用人單位送達《民事判決書》,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判決書已生效或雖因勞動者提起上訴而沒生效但用人單位沒有提起上訴的。

4、各級信訪機關已向用人單位送達批轉檔案,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

5、 具體來說是行為人採取了欺騙、隱瞞等非法手段,達到故意不支付的目的。首先,我國刑法採取“定性+定量”的立法模式,因此拖欠勞動報酬的數額上應該有限 制。二是時間上也要作出限制。三是程式上也要作出限制。如之前需通過勞動仲裁併有仲裁裁決或有相關部門的責令、判令支付薪水的文書等。 犯罪客體:是雙重客體,既侵犯勞動者的財產權,又妨礙了正常的勞動用工關係,侵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綜上所述,遇到用人單位惡意欠薪的情況,勞動者在與其協商不成的情況下,可以去勞動監察大隊進行舉報,勞動大隊會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處罰;如果用人單位惡意欠薪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有關部門則會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追究刑事責任。勞動者應該學會合理的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以上就是本站4對惡意欠薪如何報案的解答了,希望對您瞭解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