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工資服務>個人所得稅>

競業限制補償個人所得稅是怎麼交納的

個人所得稅 閱讀(3.29W)

用人單位在與員工就競業限制做出了約定之後,同時還需要約定清楚支付給員工的補償。那競業限制補償金作為員工收入的一部分,自然也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那按照規定競業限制補償個人所得稅是怎麼交納的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競業限制補償個人所得稅是怎麼交納的

由於《勞動合同法》出臺後,就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納稅,國家並未出臺配套政策予以明確,因此有了不同的理解。

第一種觀點:應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向個人支付不競爭款項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覆》(財稅[2007]102號)的規定,將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按“偶然所得”專案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二種觀點:應以《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和《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57號)作為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繳納個稅的依據。

評析至今為止,“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交納個人所得稅尚處於法律適用真空地帶。筆者認為,對稅收處理的盲點事項,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參照與此款項立法精神最為相近款項的稅收政策來處理。

國稅發[1999]178號檔案第一條規定:“對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專案計徵個人所得稅。”財稅[2001]157號檔案第一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那麼“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是否可以計入“解除勞動關係經濟補償金”中,按上述兩個檔案計徵個人所得稅呢?這可從對相關政策的梳理中得出答案。

國稅發[1999]178號檔案對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個稅繳納問題予以明確,隨後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又聯合出臺了財稅[2001]57號檔案對[1999]178號檔案予以補充。由於在上述兩個稅收檔案制定時,勞動法律法規並無"競業限制補償金"概念,故兩檔案中未明確提及經濟補償收入中包括“競業限制補償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財稅[2001]57號檔案中,對經濟補償收入的範圍作了開放式規定,不僅包括經濟補償金,還包括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該規定為類似事項的稅收適用提供了依據。為此,“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可作為經濟補償金中的“其他補助費用”。而且,採用“工資、薪金”專案對“離職競業限制補償金”計算個稅,既可避免取得較少補償金並未能再次就業的勞動者承擔過重的稅收負擔,同時,由於“工資、薪金"專案是超額累進稅率,也能對獲得較高補償金的勞動者適用高稅率,實現稅收公平。

需要先看員工獲得的補償金數額究竟有多少,並不是只要獲得了競業限制補償的就一定要交納個稅,這也是有一定的標準。實踐中,只有取得的競業限制補償達到了規定標準的,那才需要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