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徵地拆遷>維權技巧>

未籤協議被強拆如何處理?

維權技巧 閱讀(7.49K)

一、未籤協議被強拆如何處理?

未籤協議被強拆如何處理?

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拆遷房屋是先補償後拆遷的,如果未籤補償協議先拆遷的,被拆遷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申請行政訴訟等方式維權。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二十八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申請書應當附具補償金額和專戶儲存賬號、產權調換房屋和週轉用房的地點和麵積等材料。

二、強制拆遷程式的完善

拆遷人取得拆遷許可證後至強制拆遷房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區、縣房地局將拆遷許可證的有關內容向被拆遷人及房屋承租人公告,就補償安置的方案進行協商,達不成安置協議時交由區、縣房地局裁決和啟動行政或司法強制拆遷程式。

上述強制拆遷的程式存在兩個缺陷,應相應予以完善。其一,對於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瞭解拆遷法規、政策的知情權未予保護,導致有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不敢輕易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即使最終簽訂了拆遷補償協議,亦不一定屬於有利於自己的補償方案,一旦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進一步瞭解政策、法律,便有一種受到欺騙的感覺。由此導致的拆遷矛盾上升,拆遷人具有一定的責任。因此,立法應明確拆遷人具有向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全面釋明拆遷法規、政策的義務,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具有的知情權給予有效的保護。

其二,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協商不成後缺少調解程式,故需要進一步完善。當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難以接受或者不能接受安置方案時,應當讓第三方介入,儘可能平和地進行調解。如果當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提出異議時,拆遷人即申請由政府進行裁決,繼而運用政府的強制力予以執行。

由於政府行政的權力介入過早,具有不尊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提出異議之嫌。所以在協商程式後應該設立一個專門的緩衝調解程式,由一個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方對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進行調解,促使雙方在公平、公正、互諒、互讓原則下達成調解協議,努力扭轉動輒運用政府的強制力解決拆遷矛盾的被動局面。

綜上所述,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拆遷房屋是先補償後拆遷的,如果未籤補償協議先拆遷的,被拆遷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申請行政訴訟等方式維權,若是當事人維權苦難,可以找專業人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