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徵地拆遷>土地徵收>

徵地補償安置有什麼原則

土地徵收 閱讀(5.21K)

不管是對土地進行拆遷,還是需要拆遷房屋的,對被拆遷人都是要做出合理的補償安置的。而具體在徵地補償安置中涉及到一定的原則,這是必須要遵循的。那具體說來徵地補償安置有什麼原則呢?請從下文中進行了解。

徵地補償安置有什麼原則

一、徵地補償安置有什麼原則

1、被徵地的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因徵地而降低。

2、依照法律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

3、不能達到原先生活水平,各地區政府應增加徵地補償和安置補償。

4、徵地補償應做到同地同價。

5、依法律法規進行徵地補償安置,不得違規操作。

二、徵地補償安置標準

第一,首次確定了“足額”的標準。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但該“足額”標準並不是市場價值的“全額”補償,因為農村土地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其真實的市場價值無法有效計算。所謂“足額”是指土地的成本價值,即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而農村土地一旦開發為商業用地,其市場價值可能遠遠高於作為耕地使用時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

第二,首次明確了用益物權人的補償請求權。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因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徵收、徵用致使用益物權消滅或者影響用益物權行使的,用益物權人有權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獲得相應補償。”該條款將徵收補償費的受益主體範圍由傳統的所有人擴張至用益物權人,為一善舉。但不足之處在於,用益物權人依然不足以概括所有因徵收、徵用的受損害者,如現實中不動產的承租人,在投入鉅額裝修費用之後,往往因拆遷而血本無歸,其利益補償機制尚無規定,未免遺憾。

第三,首次借鑑了“生活補償”標準。“生活補償”是現代西方國家出現的一種新的補償理論。所謂“生活補償”,不是對個別財產的財產價值補償,而是著眼於作為整體的人的生活的本身予以補償,例如村落被迫轉移,村民失去的不僅是房屋耕地,更失去了基本生活條件,在此情形下,僅僅給付財產補償,不足以恢復與原來同等的生活狀況。我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該條款將被徵地農民列入社保範圍,防止了大批失地農民淪為做工無崗、種田無地、吃飯無錢的“三無農民”;對被徵收住宅的居民,明確規定恢復其居住條件。這不僅僅是著眼於財產上的補償,更是體現了對於公民生活權利的尊重。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徵地補償和安置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被徵地農民的權益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我國應結合實際情況,並吸收已開發國家的先進經驗,提出適合本土的合理的土地徵收法制體系,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在進行徵地拆遷的時候,有一定的原則需要遵循,具體徵地補償安置有什麼原則,上文中已經做出了講解。進行徵地拆遷的,不少人都想要了解徵地拆遷的補償標準,畢竟這才是與自身利益最相關的。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諮詢本站鄭州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