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房產糾紛>房屋買賣>

買房房東籤合同之後毀約應該怎樣辦理

房屋買賣 閱讀(1.74W)

一、買房房東籤合同之後毀約應該怎樣辦理

買房房東籤合同之後毀約應該怎樣辦理

對於一方當事人的違約,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救濟方式:

第一,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繼續履行合同是《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樣也是非違約方享有的法定權利。

第二,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只要有明確約定,違約方就應當支付違約金。特別是在沒有損害的前提下,通過約定違約金,可以對違約方進行法律制裁。

第三,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但應注意定金和言字旁訂金的區別。

第四,要求對方賠償損失,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法院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常見問題處理

1、商品房買賣合同基本概念

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2、預售許可證及向法院起訴時段決定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效力?

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3、那種情形出賣人的售樓廣告構成商品房買賣合同的內容?

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範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4、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前,買受人以認購、訂購、預訂向出賣人支付定金怎麼處理?

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5、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那些條件,應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成立?

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6、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規定辦理登記備案,就無效嗎?

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援。

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

7、被拆遷人對補償安置房屋的優先取得權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按照所有權調換形式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明確約定拆遷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如果拆遷人將該補償安置房屋另行出賣給第三人,被拆遷人請求優先取得補償安置房屋的,應予支援。

被拆遷人請求解除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按照下面第八條的規定處理。

8、那些情形買受人無法取得房屋,買受人享有什麼權利?出賣人應承擔的什麼責任?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9、因出賣人的責任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享有何種權利?

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10、出賣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另行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買受人可向法院請求確認無效

買受人以出賣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另行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並將房屋交付使用,導致其無法取得房屋為由,請求確認出賣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的,應予支援。

相關的毀約者應積極的對這類受害人員進行賠償辦理,受害者應積極的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辦理,要求這類違約人員進行賠償。如拒絕賠償的,可以相當地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辦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進行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