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刑事辯護>刑事處罰辯護>

男子逃亡8年自首是否還可以從輕處罰

刑事處罰辯護 閱讀(2.39W)

男子逃亡8年自首是否還可以從輕處罰

我國的司法建設在進行操作的時候,針對一些案件,如果當事人有著自首的情節的話,在量刑的時候可能會對當事人酌情進行從輕處罰。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犯罪分子可能是在逃跑一段時間以後再來進行自首。下面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男子逃亡8年自首是否還可以從輕處罰的問題。

一、犯罪後逃跑再自首的還是自首嗎?

刑法第六十七條將自首分為一般自首和準自首兩種情況,即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從立法本意不難看出,設立自首制度的目的在於:

一是鼓勵犯罪分子主動歸案,爭取寬大處理;

二是有利於降低司法成本,提高破案效率。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刑法懲罰與寬大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原則,給犯罪分子以悔過自新的機會。

當然,犯罪後外逃其目的在於逃避法律的制裁,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主動投案的積極行為,否則,無異於在鼓勵犯罪分子頑抗到底。這無疑不利於司法機關及時偵結與審理案件,無論是從法律效果還是從社會效果來看,其負面影響都是不容置疑的。因而,從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來看,視外逃後再主動投案為自首,給外逃犯罪分子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完全符合法律的規定。

二、男子逃亡8年自首是否還可以從輕處罰?

《刑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我們以為,一是對聞風而逃後再投案自首的貪官,在定罪量刑時不能忽略其加重處罰的情節;二是同比情況下,犯罪後外逃再自首與不外逃這兩者,在定罪量刑上,前者應重於後者。眾所周知,犯罪後外逃目的在於逃避法律制裁,其主觀惡性大,社會影響壞,相對於不逃或投案自首者,其行為應構成加重處罰情節。一方面由於外逃使案件的無法及時偵破,不能有效地打擊犯罪、懲罰犯罪;另一方面由於外逃犯流竄在外,易重新犯罪,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特別是領導者幹部職務犯罪,由於貪汙賄賂犯罪案件大多屬於高智慧犯罪,尤其是一對一的賄賂案件,一旦犯罪嫌疑人聞風而逃,輕則延誤辦案時機,增大司法成本,難以深挖餘罪和串案;重則難以成案,使大案化小、小案化了,逃避法律追究。

我們可以看出理論上來說,如果當事人有著自首情節的話,是可以減輕處罰的。但是我國法院在具體審理案件的時候,還是按照案件的實質性和輕重後果來對當事人進行處罰的。並且實質上逃亡8年再來自首,在某些情況下,並不屬於自首的範圍內,也不可以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