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網路生活>網路安全>

資訊保安網路安全法是什麼?

網路安全 閱讀(8.48K)

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而網際網路正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朝陽行業。網際網路的確越來越便利,可是同時他也綁定了我們很多的資訊,例如身份證,銀行卡等,這都是可以威脅到個人生活的。而近日更新的資訊保安網路安全法則很好的保護了我們的個人資訊,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內容。

資訊保安網路安全法是什麼?

《網路安全法》正式實施,個人資訊保安保護更進一步

兩個法律檔案共同為個人資訊保安披上了法律的外衣,讓個人資訊在網路空間上能夠獲得足夠的重視與保障。具體而言:

1、擴大“公民個人資訊”範圍並明確處理罰則。電商、社交、搜尋、地圖、直播、雲等,收集使用的使用者行蹤軌跡等活動情況以及全平臺賬號密碼資訊被納入“公民個人資訊”範圍。同時,明確了“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資訊、通訊內容、徵信資訊、財產資訊五十條以上的”等情況對應的處罰措施。範圍最大化以及針對違法活動定罪的量化,為處理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提供了標尺和抓手。

2、收集個人資訊,需讓使用者“知情同意”。“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使用者資訊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這是《網路安全法》的一大亮點,不過在執行過程中有需要權衡的地方,默許同意容易流於形式,而明示同意則給企業帶來較大負擔。

3、提高了對網際網路企業安全技術能力的要求。“在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同時,有能力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執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資料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大資料及網路實名制發展讓網際網路企業有了更多獲取使用者個人資訊的方式,對其進行安全要求,能夠減少使用者資訊遭遇黑客攻擊或洩漏等風險。

可以看出,法規從能夠獲取使用者個人資訊的網際網路企業及個人,到獲取資訊後的可處理方式等均做了規範,能夠進一步保障使用者個人資訊保安。那麼,有了法律保障後的個人資訊是否就絕對安全了呢?

保護個人資訊保安、反詐騙是全民議題,任重道遠

當前網路空間個人資訊保安問題堪憂。很多使用者感知很強烈的是中介電話、騷擾電話的增多,以及不斷被曝出的基於個人資訊洩露的電信詐騙案件。據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釋出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一年間,我國網民因個人資訊洩露、詐騙資訊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使用者資訊保安意識培養以及政企各方合力保護使用者資訊安全才是最為重要的,才能夠讓法律產生應有的效果。

官方立法,加上民間的公益組織,無疑讓很多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得到了保護,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個人資訊保護以及防詐騙是全民性議題,需要更多的使用者一起從意識、環境及行動幾個方面共同努力,加強企業保護使用者資訊的自律性,提升廣大使用者自身的安全意識,才能夠讓《網路安全法》更好發揮價值,讓自己的個人資訊獲得更多保障,目前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的來說,資訊保安網路安全法的出臺很好的遏制了個人資訊被洩露的趨勢,如今越來越多的資訊繫結註冊在網站上,如果任由其隨意處理,人們的生活將不得安寧。如果商家違反了網路安全法,相關部門則會做出嚴厲的懲處,保障人們的權益。如果還需瞭解,請繼續瀏覽下面的延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