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醫療糾紛>醫療法律援助>

防範醫患糾紛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醫療法律援助 閱讀(1.05W)

推薦: 醫療事故賠償標準">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醫療事故">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鑑定">醫療事故鑑定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醫療事故鑑定程式">醫療事故鑑定程式 醫療糾紛處理">醫療糾紛處理

防範醫患糾紛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從患者的角度,很難主動避免醫療糾紛,但是對於應對醫療糾紛,採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是可以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那麼,防範醫患糾紛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為此,小編在下文中整理了該問題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防範醫患糾紛患者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一、需要有理性和積極樂觀的心態

患者及家屬需要有理性的心態,積極面對,相信醫學和醫生的職業操守,同時也要具備基礎的“死亡教育”意識,能夠理性接受疾病後果。劉希光一家在劇中就是因為不能充分信任急診科醫生的專業性和業務能力而延誤了黃金時間,最後面對結果又不能接受,只能外歸因,尋找推卸自己責任的“替罪羊”。

二、主動了解病情討論治療方案

患者及家屬要主動跟醫生詳細瞭解病情,並參與討論治療方案,而不是將自己的生命健康權交給醫生做主,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其實在現實病例中,醫生在術前都會向患者及家屬瞭解情況,患者及家屬需要將現在病情狀況及變化,既往史,引發的可能原因等跟病情相關資訊主動告知醫生;同時,醫生會根據病情做必要檢查,很多檢查均會有《告知書》,患者及家屬需要了解這些檢查的目的及費用。

注意事項:醫生在初步診斷結合輔助檢查會給出一個確定診斷,醫生一般會主動告知診斷及依據,以及後續治療的方案,如果患者及家屬不懂一定要諮詢醫生,尤其是診療方案的優劣對比、費用、後續治療或者可能的後遺症,這裡還需要向醫生了解可能的併發症,以便最終協商確定治療方案。

三、理性判斷治療意外和醫療事故

面對狀況理性判斷,是屬於正常的治療意外還是醫療事故?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說,這個很難。我們可以綜合以下資訊分析:疾病本身狀況、該疾病常規的治療風險、與醫生探討治療方案時醫生提示的治療風險、治療時醫生的治療是否有過失等。劉老先生的案例有太多的巧合,雖然現實中不太可能,但是每一個疾病治療結果確實都是有多種原因的。

醫療意外、醫療過失、併發症還是其他原因都可能導致一個悲劇。一般來說,對於醫療事故的鑑定是非常嚴格的。在材料完備的基礎上,鑑定人員會根據案情給出結論,作為患者及家屬選擇可信的鑑定機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跨區的醫療鑑定機構在法律規範中已經放開,但是司法實踐中還是會被侷限在當地的鑑定機構,這個也是導致醫患糾紛鑑定互不信任的一大原因。

四、及時完整保留病歷及相關治療證據

我們患者及家屬要及時完整保留病歷、檢查結果、醫藥費等各種書面材料,以備糾紛時可以查閱、評估和鑑定。這個方面,劉進做得特別專業和完備,但是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現。一般來說病歷在醫院存檔,不大可能第一時間拿到備份,涉事醫生肯定會被禁言,醫院也不會這麼配合簽字,保全證據。就病歷等來說,很多醫院只提供檢查報告等客觀性材料,而拒絕提供醫生術前小結、病情診斷、麻醉記錄、手術記錄、病重(病危)患者護理記錄等主觀性材料,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患者及家屬有權要求醫院提供所有跟病情相關的材料。

病歷材料是醫患糾紛最重要的證據材料,作為患者及家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病歷有沒塗改,有沒明顯無故補充,是否缺乏必要的術前小結、會診記錄、階段小結等記錄,病程記錄時間是否有差錯等。劉進在劇中第一時間帶律師、公證員要求對病歷的封存,這個是非常值得推薦的做法,這樣的做法可以防止偽造、隱匿、銷燬、隨意塗改病歷。

五、發生醫療事故應杜絕醫鬧選擇調解方式解決

對於醫院有過錯的案例,作為患者及家屬要調整心情,學會溝通,在保留證據材料的同時,要主動積極跟院方協商解決。一般來說,醫務科是負責醫患糾紛溝通的主要渠道,在這裡我特別不推薦“醫鬧”,因為不僅是違反法律法規,而且也不利於糾紛的解決。

現階段,很多地方都設有專門的醫患糾紛調解機構——醫調會,也許很多患者及家屬覺得其有官方背景而缺乏信賴感,但以我的職業經驗來說,醫調會在專業處理糾紛方面有其專業化、人性化、便捷高效的特點。醫調會不可能讓患者及家屬100%滿意,但是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就一些法律、事實導致的賠償限度達成折中。

另外,調解失敗當然可以尋求訴訟來主張權利,法院是最後一條解決途徑。在每一個醫患糾紛中,不管患者及家屬還是醫院、醫生,本身都是受害者,在這個糾紛中不可能有贏家,所以我們需要學會計算成本,時間、精力、情感的折磨都是成本,醫患糾紛如果僵局持續,受傷最大的肯定是患者及家屬,所以綜合計算得失是非常需要的。在現實生活中,醫患糾紛雙方如果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包容,溫嶺患者傷害醫生的慘劇就不會一再重演。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簡單來說,目前醫患糾紛發生的頻率頗高,我們應該在注意自己言行的基礎上儘量避免相關糾紛。當然最重要的是醫患之間的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