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刑事辯護>刑事犯罪辯護>

故意犯罪名詞解釋是什麼?

刑事犯罪辯護 閱讀(2.27W)

故意犯罪名詞解釋是什麼?


刑事犯罪的構成要件有四個,包括主體及主觀方面。從主觀來看,犯罪有故意和無意的狀態。在大部分刑事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表現都是故意,比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等。一般來說,故意犯罪的處罰措施都比較嚴厲,那麼,故意犯罪名詞解釋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做個具體瞭解。

一、故意犯罪名詞解釋是什麼

刑法》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故意犯罪是指行為人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根據刑法規定,故意犯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特徵:

1、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必須是明知的。這種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也包括明知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

2、行為人必須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不論行為人明知的是危害結果必然發生,還是可能發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構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和放任危害結果發生在程度上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就是刑法上通常說的“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二、如何理解直接故意犯罪

直接故意犯罪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所構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行為人在行為當時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處的“會發生”包括必然發生和可能發生兩種情況。其次,這裡的危害結果是相對確定的結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一些特定事實。

2、行為人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的危害結果持希望其發生的態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關鍵。即行為人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發生危害結果是行為人實施危害行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發生的危害結果與其明知會發生的結果須同一。

3、直接故意犯罪行為人具有明確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為人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促使危害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願望。這與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是一致的。

4、直接故意犯罪行為人的心理傾向是單向的。即要危害結果發生,一旦危害結果沒發生,是違背行為人的心願的。

由此可見,根據故意犯罪名詞解釋,故意犯罪就是當事人明知道後果還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法院審理刑事案件,在量刑的時候,會重點判斷犯罪意識形態。故意犯罪可以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如果當事人直接故意犯罪,其承擔的法律責任要重一些。間接故意也可以理解為過失犯罪。以上就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內容。本站有線上律師,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