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損害賠償>名譽毀謗>

遇到利用微信誹謗該怎麼辦?

名譽毀謗 閱讀(1.45W)

遇到利用微信誹謗該怎麼辦?

當前網路社交媒體越來越普及,許多人喜歡在朋友圈內發表自己的言論以獲得他人的關注,朋友圈雖然屬於個人應用的一種社交工具,但因其有著向多人公開表達傳播資訊的特點,有時在朋友圈發表個人言論也要受到法律的制約,如果遇到利用微信誹謗該怎麼辦?下面跟隨本站小編去一探究竟吧。

一、微信記錄可以作為執法證據使用

在微信朋友圈裡發照片、晒心情,已成為一種時髦。網上聊天記錄、部落格、微博、手機簡訊、微信記錄、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儲存在電子介質中的資訊都可以視為案件中的證據

遇到這種情況受害人可以及時報警處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維權。造謠屬於違法行為,應當依法追究責任。

二、講哪些話會涉嫌犯罪,法律有具體規定

今天的網際網路和自媒體高度發達,不滿言論時常出現,因言獲罪者也屢見不鮮,到底講哪些話會涉嫌犯罪?法律為此提供了一個客觀明確的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多次傳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資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偷窺、偷拍、竊聽、散佈他人隱私的。

三、朋友圈不是“小圈子”,發言論需謹記法律底線

在有些人看來,微信朋友圈不過是相互瞭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針對一些事情和遭遇,發發牢騷罵罵娘,是不用擔心“發酵輿情”乃至“引火燒身”的。而事實卻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環環相連,只要你發了過激或過火的東西,可謂分分鐘就能演變成“公共事件”。作為一種時興的社交載體,微信朋友圈儘管可以無事不議、無話不談,但也必須謹記一條遵紀守法的無形底線。不能無中生有、胡說八道,不可信口雌黃、惡意中傷,在生活中能夠想到和遵循的,到了網路上同樣也別肆無忌憚地亂開“無軌電車”,更莫說是將其當作一個指名道姓、公然辱罵他人的洩憤之地了。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發言人發表談話說,所有利用網路技術開展服務的網站,都應對其傳播的內容承擔法律責任,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的根本原則。由此而論,微信朋友圈的傳播內容,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更不能“無法無天”。

根據上面文章的內容可知,以微信為例的網路社交媒體雖然屬於應用軟體的個人社交工具,但因其向社會公開的特點,在發表個人言論時同樣受到法律的制約。利用微信誹謗屬於違法行為,在朋友圈發表言論應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