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婚姻家庭>家事糾紛>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家事糾紛 閱讀(3.3W)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

1、由有關組織指定;

2、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後一種的必經程式,即對於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並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對精神病人設立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於兩個不同的範疇。

按照《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係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係人的申利害關係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後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精神病學鑑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鑑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鑑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係人沒有異議為限。”對於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於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典》第2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經過以上內容的介紹,對於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法律規定可以由有關組織指定,也可以由法院指定。指定監護人後,要是其他人對指定的監護人不服的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變更監護人。本站小編為您整理本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