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環境保護>環境行政處罰>

環境違法行政處罰證據規定有哪些

環境行政處罰 閱讀(1.61W)

一、環境違法行政處罰證據規定有哪些

環境違法行政處罰證據規定有哪些

根據環境違法行政處罰規定,

第三十二條【證據類別】環境行政處罰證據,主要有書證、物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和計算機資料、當事人陳述、監測報告和其他鑑定結論、現場檢查(勘察)筆錄等形式。

證據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行政執法和行政訴訟證據的規定,並經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三十三條【現場檢查筆錄】對有關物品或者場所進行檢查時,應當製作現場檢查(勘察)筆錄,可以採取拍照、錄影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現場情況。

第三十四條【現場檢查取樣】需要取樣的,應當製作取樣記錄或者將取樣過程記入現場檢查(勘察)筆錄,可以採取拍照、錄影或者其他方式記錄取樣情況。

第三十五條【監測報告要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監測的,應當提出明確具體的監測任務,並要求提交監測報告。

監測報告必須載明下列事項:

(一)監測機構的全稱;

(二)監測機構的國家計量認證標誌(CMA)和監測字號;

(三)監測專案的名稱、委託單位、監測時間、監測點位、監測方法、檢測儀器、檢測分析結果等內容;

(四)監測報告的編制、稽核、簽發等人員的簽名和監測機構的蓋章。

第三十六條【線上監測資料可為證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利用線上監控或者其他技術監控手段收集違法行為證據。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定的有效性資料,可以作為認定違法事實的證據。

第三十七條【現場監測資料可為證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對排汙單位進行監督檢查時,可以現場即時取樣,監測結果可以作為判定汙染物排放是否超標的證據。

第三十八條【證據的登記儲存】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

二、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的其他規定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規範環境行政處罰的實施,監督和保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範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應當給予環境行政處罰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本辦法規定的程式實施。

第三條【罰教結合】實施環境行政處罰,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引導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四條【維護合法權益】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應當依法維護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守相對人的有關技術祕密和商業祕密。

第五條【查處分離】實施環境行政處罰,實行調查取證與決定處罰分開、決定罰款與收繳罰款分離的規定。

第六條【規範自由裁量權】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必須符合立法目的,並綜合考慮以下情節:

(一)違法行為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程度及社會影響;

(二)當事人的過錯程度;

(三)違法行為的具體方式或者手段;

(四)違法行為危害的具體物件;

(五)當事人是初犯還是再犯;

(六)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的態度和所採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同類違法行為的情節相同或者相似、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的,行政處罰種類和幅度應當相當。

第七條【不予處罰情形】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八條【迴避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近親屬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

(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其他迴避情形。

符合迴避條件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有權申請其迴避。

設立環境行政處罰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是為了保護環境以公民組織的相關利益。如果行為人有違反環境行政處罰的一系列規定的話,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對其進行教育或者處罰,或者責令其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並且進行整改,也可沒收相關的違法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