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合同事務>合同糾紛>

如何區分合同詐騙與經濟糾紛

合同糾紛 閱讀(1.09W)

人們在簽訂經濟合同時,要謹慎預防遭遇合同詐騙。不過,很多人會將一些經濟糾紛誤認為合同詐騙,或者是將合同詐騙當做經濟糾紛,從而沒有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維權。那麼,應該如何區分合同詐騙與經濟糾紛呢?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對於合同詐騙怎麼界定呢?對於這些問題的具體內容,下文中將詳細為您進行說明。

如何區分合同詐騙與經濟糾紛

一、如何區分合同詐騙與經濟糾紛

所謂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各種虛構事實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如何認定合同詐騙罪與一般的合同糾紛的區別,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甄別:

(一)根據我國刑法列舉的合同詐騙罪的五種表現形式可以看出,下列情形屬於合同詐騙罪: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這種形式主要是通過偽造、盜取單位公章、介紹信、合同章與他人簽訂合同,或使用作廢的合同書、介紹信與他人簽訂合同,以達到騙取他人財物的目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或履行合同。這種情況一般是以小騙大、放長線釣大魚。

4、收受對方給付的貨物、貸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後逃匿的。這裡一般要求行為人有主動躲藏的行為。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的。

(二)以是否有實際履行能力,來區分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 如果個人或單位企業明知自己並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擔保,以騙取財物為目的,採取欺騙的手段騙取財物的,以合同詐騙罪論。 如果個人或單位有部分履行能力,只是誇大或事後由於某種原因造成後來合同無法履行的,按照經濟合同糾紛處理。

(三)從實踐中區分合同詐騙罪與經濟合同糾紛。

1、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欺詐行為。認定為合同欺詐行為主要看行為人採取欺詐行為的目的是否以欺詐他人錢財為目的,並且要考慮到詐騙行為與合同未實際履行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2、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或簽訂合同後無實際履行能力。

3、行為人沒有履行合同的原因。

二、合同詐騙怎麼界定

在認定合同詐騙罪的時候,關鍵在於正確地區分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之間的界限。一般認為,兩者的區分主要在於以下五個方面:

(一)行為人是否採取欺騙手段。採取欺騙手段是合同詐騙罪的前提,如果沒有采取欺騙手段,由於客觀原因未能履行合同的,應屬於合同糾紛而非合同詐騙。

(二)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能力。簽訂合同的目的在於履行合同,合同詐騙則是通過簽訂合同騙取財物而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對於區分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具有一定的意義。

(三)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行為人本有履行合同能力但並不想實際履行合同,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因而對於認定合同詐騙罪具有一定的意義。

(四)如何處置合同標的物。行為人通過簽訂合同取得合同標的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積極履行合同,而是將合同標的物任意揮霍,或者從事非法活動,甚至攜款潛逃,則可以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五)違約後是否具有承擔責任的表現。一般來說,具有履行合同誠意的人,在發現自己違約或者經對方提出自己違約時,往往不會逃避承擔責任,並且有一定的承擔責任的行為。而合同詐騙的行為人在合同不能履行以後,往往會想方設法逃避承擔責任,使對方無法挽回遭受的損失。應當指出,上述五個方面應當綜合考察,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區分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

依照上述理論,對方應該是攜款逃跑,構成合同詐騙罪。

上文中都有為您詳細進行了介紹,希望上文的內容能夠幫助您解決您所遇到的問題。在經濟活動中,一些無良的商人或者是個人會以各種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鉅額錢款,這就會構成合同詐騙。實踐中,如果您不幸遭遇了合同詐騙,並遭受了損失時,要及時採取措施維權,追回欠款。如果您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時,要及時諮詢合同糾紛方面的專家律師,以便能夠更好地維護您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