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法律顧問>法律常識>

父母為已婚子女購房 | 出資款性質如何認定?

法律常識 閱讀(1.83W)

夫妻關係存續期間,一方父母為雙方購房出資,如父母主張該出資為雙方的共同借款,對出資款的性質該如何認定?

父母為已婚子女購房,出資款性質如何認定?

【具體案情】

趙某和姚某於2010年結婚,2012年2月趙某父母轉賬100萬元至趙某賬戶,後趙某用該100萬元作為首付款購買了101室房屋,並登記在趙某和姚某夫妻兩人名下。

多年後,趙某與姚某感情不和,趙某父母遂向法院起訴,主張上述100萬元系借款,要求趙某和姚某共同償還。

【不同觀點】觀點A:無反證證明是贈與,即應認定為借貸。

主要理由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16條規定,“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債務的,被告應當對其主張提供證據證明。被告提供相應證據證明其主張後,原告仍應就借貸關係的成立承擔舉證責任。”

父母提供了打款憑證並主張成立借貸關係,已經盡到了初步的證明責任,法院應初步推定借貸關係的成立。如夫妻一方主張屬於贈與,那麼應當予以舉證證明;如果無法證明系贈與,則借貸關係應成立


主要理由二:

父母沒有義務為成年子女購買房屋,而且實踐中父母往往花費平生積蓄給子女購房,礙於情面又不會把借款手續辦理得十分完整。

故只要子女不能證明是贈與,應對父母的借款主張予以支援

觀點B:沒有充分證據認定為借貸,即應認定為贈與。

主要理由一:

 《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16條之規定,不能簡單適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

上述規定是針對普通民事主體之間的錢款往來,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同於普通民事主體關係,更具親密性和倫理性,故不能在僅有轉賬憑證時,即初步推定借款關係的存在。

關於借款合意,父母一方需要充分舉證


主要理由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29條第2款的規定,“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

而《民法典》第1062條是關於夫妻受贈財產的規定,也即應視不同情況認定為對夫妻一方或者雙方的贈與。


主要理由三:

從現實國情看,子女結婚時往往缺乏經濟能力,難以獨自負擔買房費用,而父母基於對子女的親情,往往自願出資為子女購置房屋。大多數父母出資的目的是要解決或改善子女的居住條件,希望子女的生活更加幸福,而不是日後要回這筆出資,這也更符合父母出資時的真實意思表示。

【傾向性意見】同意觀點B,沒有充分證據認定為借貸,即應認定為贈與。

主要理由一: 從主張借款的舉證責任而言

父母主張其向子女一方的轉賬為借款,除轉賬憑證外,還應當提供較為充分的證據證明存在借款合意。對於子女一方抗辯款項系贈與時,不應課以過高的舉證方面的義務。而且,考慮到父母子女之間人身關係的特殊性,及利益的關聯性,若僅有己方子女認可有借貸的表示,不宜直接認定雙方借貸關係成立,而應進一步查明另一方是否明知或認可借款情況。


主要理由二: 從既有法律規定而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29條第2款的規定,實際上已經較為明確,如果對購房款性質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即按照贈與進行認定和處理。因此,實踐中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父母一方也無法充分舉證證明存在借款合意的,即應認定為贈與。


主要理由三: 家庭內部及親人之間的特殊身份關係,具有較強的親密性和倫理性,不同於普通民事主體之間的關係

因此,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款項往來的性質,不能簡單地以普通民事主體之間錢款往來的情形作類推。如果將家庭內部的行為完全用解決經濟關係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理,將不利於維護家庭的穩定。

在當下社會,父母為子女購房出資的情況並不少見,在普通人的認知中,上述出資更多地體現為父母對於子女的資助或者幫助,而非借款關係。

因此,在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存在借款合意的情況下,認定贈與更符合當前社會大眾的認知


主要理由四: 從利益平衡角度而言

不能因為夫妻感情不好以後,為挽回父母的購房出資,就以結果倒推來認定系借款而非贈與。在子女離婚過程中,父母的出資也是己方子女對購房貢獻較大的考量因素,法院可在分割房產過程中,對出資較多的一方在份額上作適當傾斜,以此平衡當事人間的利益關係。

【規範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九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

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夫妻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二十九條第二款  當事人結婚後,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依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原則處理。

【免責宣告】  “邱朝芬律師”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任!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並請承擔全部責任!  

【版權宣告】  本圖文轉載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