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醫療糾紛>醫療法律援助>

有關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 醫療糾紛該如何解決?

醫療法律援助 閱讀(2.4W)

一、醫療糾紛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關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有哪些,醫療糾紛該如何解決?

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2、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十七條起到最後的那些法律條款。這些條款告訴您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以後,應該怎麼索賠,有哪些費用可以索賠。

二、醫療糾紛該如何解決?

1、雙方自行協商解決。《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醫療事故爭議由雙方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的,醫療機構應當自協商解決之日起7日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報告,並附具協議書。”此條規定是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法律依據。這種解決方式的根本特點在於:當醫療糾紛發生後,患方和醫方不要任何組織或個人介入其糾紛,只通過雙方協商即可使糾紛得以化解。通過醫患雙方自行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糾紛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醫療事故糾紛中,只要醫患雙方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弄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自行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糾紛,既有利於雙方互相諒解,不傷感情,減少精神損耗,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處理和訴訟程式,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樣做,最終有利於醫療事糾紛的及時解決,有利於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2、是衛生行政部門的處理。醫療事故發生後,當事人可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對符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條件的,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受理;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鑑定。此鑑定結論,既是對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作出行政處理的依據,又是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的依據。

衛生行政部門在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礎上,通過說服雙方當事人,促進協議的達成,使醫療糾紛得以解決,這就具有行政調解的性質;同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如果雙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對處理決定不提出異議,不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複議申請,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個處理決定便產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執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裁決中的有關義務,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是訴訟解決。所謂訴訟解決是指通過法院的審理來解決醫療事故糾紛。訴訟在處理醫療事故糾紛中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法制觀念的重視和提高,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是侵權責任法,另一部則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解釋,這兩部法律的適用是非常廣的,我們還要注意,雖然走司法程式是解決醫療糾紛的一個辦法,但是由於司法程式花費的時間較長,因此建議患者最好以協商解決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