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刑事辯護>刑事處罰辯護>

監外執行有哪些不自由?

刑事處罰辯護 閱讀(5.71K)

一、監外執行有哪些不自由?

監外執行有哪些不自由?

監外執行有的不自由是必須要遵守社群矯正實施辦法當中的規定,其中 第十一條 社群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群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

保外就醫的社群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複查情況。

第十二條 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群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三條 社群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

社群矯正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在七日以內的,應當報經司法所批准;超過七日的,應當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返回居住地時,應當立即向司法所報告。社群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市、縣(旗)不得超過一個月。

第十四條 社群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

社群矯正人員因居所變化確需變更居住地的,應當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批。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徵求社群矯正人員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後作出決定。

經批准變更居住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法律文書和矯正檔案移交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有關法律文書應當抄送現居住地及新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社群矯正人員應當自收到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到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第十五條 社群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群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十六條 有勞動能力的社群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群服務,修復社會關係,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社群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群服務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二、對哪些罪犯不得暫予監外執行

法律上規定了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也規定了不允許暫予監外執行的條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罪犯不得暫予監外執行:(1)適用保外就醫可能有社會危險性的罪犯,不得適用保外就醫。(2)自傷自殘的罪犯,不得保外就醫。自傷自殘是罪犯在關押場所內故意吞食異物,如釘子、大頭釘等,使自己身體受到傷害、殘疾等。對這類罪犯不能暫予監外執行。

實踐中,要是罪犯因為患病需要保外就醫,從而暫予監外執行的,要求由當地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開具相關疾病的證明檔案。而監獄主管部門對這些證明檔案的審批通過,才能交予監外執行。若之後有發現被保外就醫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醫條件的,或者嚴重違反有關保外就醫規定的,還應當及時收監執行。

監外執行在我們國家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當然監外執行它必須是具備一定的條件情況之下才能進行,通常情況下都是身體狀況非常的不好,需要在監獄外面執行相關,但同時他們的人身自由還是受到限制的,定期向社群矯正機構報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