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刑事辯護>刑事犯罪辯護>

青少年犯罪

刑事犯罪辯護 閱讀(2.15W)

青少年犯罪

孩子犯罪,做家長的應該反思,學校和社會也應該反思,是什麼樣的因素使得青少年走上了犯罪迷途?近幾年,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斷增多,由此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下面我們就來看個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來討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熱點案例

[案情簡介]

一條圍巾撕裂6個家庭杭一女高中生命喪同學之手杭州蕭山區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屍案。隨後這一訊息被警方證實。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數被杭州警方抓獲。令所有人驚異的是:他們竟是死者的同學。

昨天下午,記者獲悉案件大致經過:被害者阿紅,17歲,就讀於蕭山某高中。因一點小矛盾,阿紅與同學阿潔發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懷恨在心的阿潔,糾集其他4人,將阿紅騙至阿華家中,用圍巾將阿紅勒死,並支解,隨後棄屍野外。

這起命案不僅毀了6個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戶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於青少年犯罪的關注。

目前,杭州警方正對案情進一步調查。

驚聞噩耗家長掩面而泣

昨天下午,記者瞭解到,當其中一位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女兒是5名行凶者之一後,掩面而泣。與其餘4名行凶者家長一樣,面對被害者家屬,他們將承受一輩子的痛苦,遭受無以言盡的精神折磨。

其實早在半年前,杭州蕭山區一名高二男生,也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將一名素不相識的女學生殺害。而這名出身貧寒之家的女學生受害時,剛參加完大學聯考,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這兩起凶殺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處於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幾歲的孩子為什麼會拿刀殺人,而且殺的還是自己的同學?十幾歲的孩子心裡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們必須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全都歸於暴力?

這樣的青少年犯罪令人震驚

一位辦案多年的資深警官對記者說,殺人分屍,且出自按理看連殺一隻雞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讓人震驚。這位警官認為,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過去一般比較常見的是以大欺小、偷盜、搶劫、打群架等等,類似這起集體將同窗殺害並支解的惡性事件應是社會轉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問題。

在一般人眼裡,女生往往與暴力絕緣。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5名行凶者中,4人竟是女生。警官說:“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現出的暴力程度,大體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對暴力的一種心態。”

當文靜、柔弱的女孩子,開始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時,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

家長感到教育責任很重

在杭州一個學生家長論壇中,不少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家長紛紛就此發表評論。

水香苑清說:我覺得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做父母的都非常溺愛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外面“吃虧”。於是傳授給孩子一些“不吃虧”的方法,如何與人“針鋒相對”啊,如何罵人、打人啊,等等。如此教子,雖說能培養孩子好強爭勝的性格,但最終也有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打手或殺手。

木子的媽說:很多家長往往在滿足子女物質要求之餘,而忽略了與他們溝通。我女兒正處於後青春期,情緒也是一會高潮一會低潮。我和她爸更是提心吊膽。奉勸子女在外地讀書的家長,沒有手機的趕快買,宿舍沒有電話,要求學校趕快裝,只要有一天聽不到子女的聲音,就憂心忡忡的。

琪琪爸說:現在的孩子不能與以前的孩子做比較,社會不是從前的社會,壓力也不同從前,孩子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一些他們這個年紀不應該掌握的知識,往往應該掌握的心理及生理變化卻由孩子們自己畸形完成。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心態會自閉;而在家裡,父母很少能真正聽聽孩子們每天都在想些什麼,在學校裡,老師關注的只有學習、只有成績,十幾歲的孩子看似風華正茂,可心中不知淤積了多少陰暗。

對生命尊重教育的缺失

昨晚,記者採訪了杭州市青少年熱線心理諮詢師楊迪老師。聽到又一起學生殺人案,她感到非常痛心。“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們長期以來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缺陷——‘對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這導致我們的青少年對他人生命的漠視,也對自己生命的漠視。除了傷人,殺人,還包括自殺。”她說,正是由於學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蒼白,更強壯、更聰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更關注的是孩子或學生如何去競爭,而如何愛護、同情、幫助別人慢慢淡出。“這種冷漠是最可怕的。”

青少年犯罪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教育無效或失敗的直接後果。懲罰從來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終極可能性敞亮。毫無疑義,青少年犯罪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其中的問題雖然是複雜且多方面的,但這樣的追問亦是必須的:青少年犯罪與道德救贖的可能在哪裡?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律師點評]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慾望的囚徒

隨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全社會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與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層的分化加劇。"恐貧症"成了公眾的社會性心病,人成了慾望的囚徒。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人的潛在慾望獲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結症也許在於肯定個體慾望的自由權利的同時,個體慾望的自由被同時誇大了。於是社會結構和心理的失衡便成為犯罪的誘因。

(二)終極關懷的缺失

主流意識形態的解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吸納,帶來了價值判斷的多元與生活方式的個性化,終極關懷不得不讓位於"及時行樂"的唱詞。各種價值觀並存所造成的混亂,讓正處於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無所適從。

(三)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減少由社會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為,由於社會保障是作為對社會成員基本生活權利的一種保障,至少能夠消除和減少那些為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發生的犯罪行為。"適者生存"的自然進化論是否適用於社會進化?我們如何保護弱勢群體?這些問題都亟待探討、回答。

(四)城市化程序中的可乘之機

隨著人口流動和資訊流量的增多,城市化程序在加快,同時,也為犯罪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因而有人把犯罪現象視作"現代化的副產品"。"有錢就有一切"成為行動綱領,什麼都不信什麼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擇手段、道德淪喪、理智毀滅的境地。

(五)同輩交往中的負面影響

同輩交往原指在年齡相同或相近的群體中發生的人際交往,由於社會對青少年群體的獨特關注,現通常專指在青少年群體中發生的交往。同輩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動態上表現為資訊溝通、物質交換;在靜態上反映為人際關係,即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聯絡。由於青少年的敏銳與個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緒強烈,易走極端,致使部分人為獲得"自尊"而攀比,為"行俠"而入魔,為"仗義"而鋌而走險。

二、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我國青少年的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並且有低齡化、團伙化、惡性化發展趨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現實中需要全社會共築社會防線,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積極開展社群教育活動,發揮綜治辦、民政、團委、婦聯等部門的作用,採取多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行為規範教育和科學知識教育。針對現在青少年喜歡卡通、動漫的特點,將法制宣傳知識融於這些為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節目中,寓教於樂。

2、構築學校防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注重教書的同時更注重育人,加強對後進學生的教育和關心。讓青少年學生除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外,還要接受系統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3、構築家庭防線。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一個楷模,在盡到撫養教育子女義務的同時,為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4、構築法制防線。對已經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應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寓教於審、懲教結合、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通過法制宣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識,避免以後重蹈覆轍,實施“浪子回頭金不換”工程,這相對於單純的懲罰而言更有意義。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深遠,並且青少年事情孩子也有著自己特點,家長和老師要十分注意這個階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