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訴訟仲裁>辦案流程>

被告人的概念和義務是什麼?

辦案流程 閱讀(6.36K)

在法律訴訟中一般分為原告和被告,那麼原告和被告之間有什麼關係,被告有什麼限制,如果是被告人是不是有公民的權利了,被告人有什麼義務嗎?下面就有本站的小編來為您解答被告人的概念和義務是什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被告人的概念和義務是什麼?

一、司法解釋

被告人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民事權益,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人,是“原告人”的對稱。被告是民事訴訟中的一方當事人。凡具有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被告人,被告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被告人的稱呼只是訴訟程式發生的一種假定,被告是否確實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執,是否應追究民事責任,只有通過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後才能確定,因此不能認為被告人都是無理的,被告人在民事訴訟中與原告人的訴訟地位平等,同樣享有廣泛的民事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訴訟義務[1] 。

二、主要權利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在刑事訴訟被告人享有以下主要訴訟權利 :

1、運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2、有獲得辯護的權利。

3、申請回避的權利。

4、對於司法工作人員侵犯其合法的訴訟權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5、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任何人不得被確定有罪。

6、有權參與法庭審理,有權瞭解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證據。

7、有進行最後陳述的權利。

8、有權對一審判決、裁定提起上訴,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提出申訴。

三、法律定位

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犯罪而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在民事案件中,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在行政訴訟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某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中,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人員。

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物證、重新鑑定或勘驗的權利,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申請回避、提起上訴、要求再審的權利,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為提出控告的權利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訴訟權利,同時有權依法對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見米蘭達規則)。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更換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條件的被告參加訴訟。如果被告不符合當事人條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換,人民法院應該裁定駁回起訴。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此時被告即成為反訴的原告,本訴的原告即成為反訴的被告。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與原告法律地位平等。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爭執,而依法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

根據以上資料我們瞭解到了被告人的概念和義務是什麼?被告人就是侵犯了原告的權利而被原告告上法庭,而被告人享有基本的公民權利,在法庭上也享有一些人性化的權利,這一點毋庸置疑,作為被告人並不是都有罪的,有時是原告方面出錯了才會告上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