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徵地拆遷>土地徵收>

2022雲南國家徵收土地農村多少錢平方米?

土地徵收 閱讀(2.14W)

一、雲南國家徵收土地農村多少錢平方米?

2022雲南國家徵收土地農村多少錢平方米?

目前農村徵收主要包括三種補償方式,第一種是土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指的是徵收宅基地面積,一般按照一平米多少來進行補償;第二種就是安置費補償,我們都知道徵收了農村居民的宅基地就等於宅基地上的房屋會被拆除,這時候就需要安置他們,就產生了安置費;第三種就是房屋附屬物,在徵收宅基地的時候會把房子一併給拆除,這裡面會根據不同房屋型別來進行補償,磚瓦房和泥土房補償標準不一樣,具體補償標準需要看當地政府下發的相關檔案,但是徵收宅基地補償標準費用按以下4種方法計算:

1.徵收宅基地的安置費和土地補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

2.附屬物按照當地政府下發的補償方法給予等價補償;

3.農村房屋拆除補償標準:房屋徵收補償由專業的評估機構評估決定,不同的房屋類型別所給的金額就會不一樣。

4.農村房屋附屬物補償:一般是按照等價方式進行補償,異地安置每戶給予2萬元的補償。

注意,以上農村宅基地徵收補償標準僅供大家參考,具體請以當地政府最新政策為準。

二、農村徵地補償糾紛的主要原因:

1、農村土地徵收補償費用的性質和歸屬法律規定不明確。承包地之外的農村集體土地被徵用,徵收方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費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其歸屬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由於農村土地權屬的立法界定不清,大量的補償費無法為農民所掌握,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依照現行法律規定,青苗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應分配給該物的所有者,通常為農民個人所享有;安置補助費國家規定應由集體經濟組織所享有,若農民自謀職業,應發給農民個人。但現行的立法模式並沒有為“集體”作出嚴格界定,現實中農村集體土地一般存在三種模式,即鄉鎮集體所有,村民委員會集體所有,村民小組集體所有。對所有權主體多級性和不確定性的規定,反而造成了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虛位,導致了集體土地人人所有,卻人人無權。因為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以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大多解散,原來屬於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已經分給各村內小組的農戶承包經營,而且當初分地的時候土地權屬登記手續大多不健全,在土地未被徵收時這種潛在的權屬不清問題一般不太引人注意,但是當面臨補償金的時候,三個主體都爭搶土地補償金,即使屬於村內小組所有的土地被徵收後,鄉鎮、村剋扣、截留補償金的不正常現象大量存在,補償金落實到真正土地權利人手中的所剩無幾。

2、國家農村土地徵收補償標準不合理。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由於政府作為利益參與方分享土地徵收的利益,被徵收方又極少參與徵收過程,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常常按照法定最低標準給予補償甚至連法定的最低標準也達不到,在自由裁決的許可權內,出現顯失公平的不合理現象更是常見。實踐中政府往往以支付較低的補償費為對價獲得土地,再以很高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轉入市場,但失地的集體組織和農民卻不能從增值中獲利。

3、補償程式不完善,司法救濟難到位。補償過程中雖有公告和聽證的規定,但缺乏農民實際參與聽證的保障渠道。法律規定徵地補償方案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補償方案制定後才公告告知農民,對農民提出的意見只在確需修改的情況下才改動補償方案,極大地限制了農民的參與權。另外,發生糾紛後,法院往往以徵地補償案件不屬於民事案件為由不予受理,司法保護不能實現。現有的土地徵收補償法律法規沒有規定對裁決不服的救濟途徑,《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主要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權屬糾紛的救濟途徑,而不包括土地徵收補償糾紛的處理。根據現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徵收各方不能對徵地補償標準達成一致意見的,由徵收部門裁定,而且該裁定為終局裁定,相對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這種制度安排,給徵收方以過大的權力,而被徵收方連起碼的司法救濟權都沒有。雙方的攻防武器嚴重失衡,極易造成對被徵收人利益的損害。

4、徵地糾紛,就是在徵收集體土地過程中失地農民、村委會、用地單位、政府之間產生的糾紛。這類糾紛特殊主體經常表現為:一方是政府或開發商、一方是農民,由於其主體的特殊性導致這類糾紛在處理過程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存在地方保護主義,而且這類案件人數眾多極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這就對辦案的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的掌握專業知識和案情且具有足夠的智慧和膽略才有可能將這類案件辦好。

綜合上面所說的,國家徵收土地是要給被徵地者所補償金額的,但具體的要補償多少就要看當地的生活水平來進行決定,一般好的地方所要給的就會越多,所以,我國也是專門的制定了條款就是為了讓當事人得到該有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