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訴訟仲裁>訴訟管轄>

民事訴訟法立案委託人條件包括哪些?

訴訟管轄 閱讀(1.37W)

一、民事訴訟法立案委託人條件包括哪些?

民事訴訟法立案委託人條件包括哪些?

1、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2、委託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必須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必須記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託人的特別授權。

3、 僑居國外的中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中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委託代理人的資格是指具有依法享有接受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託,進行訴訟行為活動的一種能力或資格。 那麼什麼樣的人具有這樣的能力或資格,可以接受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託而成為訴訟代理人呢?對此,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群、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二、民事訴訟哪些人可以擔任委託訴訟代理人

律師

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指定,可以以律師的身份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職業人員。在我國律師分為專職律師和兼職律師,根據取得職業資格的不同還可以分為普通律師和特許律師。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律師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是否是他們對所有的案件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法律事務都可以接受代理而不受限制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國的律師(指內地律師)其從事的區域僅限於我國內地,其無權在我國的港澳地區以律師身份從代理業務。另外,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居民只有在內地取得了律師職業資格證後,才可以在內地律師事務所執業,但其從事的業務範圍也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即從事內地非訴訟法律事務及涉港、澳婚姻、繼承案件的代理活動。可見,律師從事法律事務或訴訟代理業務也是有條件的。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所謂的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指符合司法部發布的(2000年3月31日司法部第60號)《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的執業條件,經核准執業登記,領取《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在基層法律服務所中執業,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人員。領取《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後,就可以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主要業務包括代理參加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活動。但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業務服務受到的限制更大。司法部(司復[2002]12號)《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覆》規定:根據《鄉鎮法律服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

可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這是在代理訴訟業務時,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與律師的主要區別。另外,《律師法》第十三條規定:沒有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不得以律師名義從事法律服務業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從事訴訟代理或者辯護業務。可見,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還不能擔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但是,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時,即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時,就可被委託為刑事訴訟的辯護人,但在偵查階段除外,因為偵查階段只能由律師為辯護人。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是否有一方當事人在其服務的轄區內,否則其就沒有權利接受當事人的委託,參加案件的訴訟活動。在刑事案件中,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只有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時,才可接受委託而成為辯護人,但偵查階段除外。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1、所謂當事人的近親屬,是指與自然人之間具有特定的親近親屬關係的人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然而,我國的不同法律對近親屬範圍的規定卻不盡一致。

一是《民法通則意見》第12條規定,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二是《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係的親屬。

三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六)項規定,“近親屬”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從上面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三部法律對近親屬的規定是不盡相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最窄,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最廣。那麼,在具體的應用中該任何確定近親屬的範圍呢?筆者認為,雖然三部法律調整的法律關係性質不同,但是作為法律,對同一法律概念的規定不同時,應該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進行使用。另外,民法通則中的近親屬的範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確定的,在其規定範圍與法律不一致時,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適用。還有《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人的親友可以被委託為刑事訴訟的辯護人。通常情況下認為,親友包括親屬和朋友,其範圍比近親屬要廣泛的多。而《民事訴訟法》的修改並沒有採用親友的概念,依然採用近親屬的概念。

2、當事人的工作人員 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是指當事人為單位,其工作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由於用人單位的性質不同,在判斷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時,也要採用不同的標準。如企業法人,其工作人員是指與企業有勞動關係的人。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即包括與事業單位有事業關係的人員,也包括與事業單位有勞動關係的人員,因此,在實踐中應注意適用不同的標準來加以判斷。

當事人所在社群、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1、當事人所在社群、單位推薦的人。社群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以固定的地理區域範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範,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從該條規定可看出,社群可以為居住在本社群的當事人推薦訴訟代理人,即可以推薦本社群的居民或者社群工作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可以推薦其他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當事人所在的單位同樣即可以推薦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推薦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也就是說,當事人所在的社群、單位除可以推薦本社群、本單位的人擔任訴訟代理人外,還可以推薦本社群、本單位以外的公民擔任訴訟代理人。這是應該注意的問題。

2、有關團體推薦的人。社會團體是指依法登記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稱、有一定數量成員、有經費來源、有辦事機構、有辦公地點的非營利性組織。

因此,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當事人需要有委託人進行立案處理民事案件的,受委託人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當事人的親屬。其中委託人可以委託代理人代為訴訟的權利,對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鑑定人、勘驗人員提出迴避申請的權利等權利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