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法律顧問>法律>

土地流轉徵收

法律 閱讀(1.89W)
土地流轉徵收
土地流轉後徵收土地款項歸誰所有

土地流轉後徵收土地款項歸屬需要區分具體的情況,就比如土地轉包與出租、土地互換與轉讓,前者土地的補償不發生變化由土地原有人享有,而土地進行互換或者轉讓,遇到徵地后土地補償款由受讓方來獲得。具體內容如下:


1.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拆遷補償


土地轉包或者出租後,土地的實際使用人不再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應該是接包人或者土地承租人,一般情況下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應該歸實際投入人或者附著物的所有權人。具體的法律依據規定在《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22條。


不過關於青苗補償費的歸屬,當事人之間在轉包合同和出租合同中有明確約定的,從其約定。而對於地上附著物,比如房屋的補償,如果地上附著物由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修建,在轉包和出租時接包人和承租人僅依約定取得附著物使用權的,則附著物補償費歸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所有; 如果在轉包和出租時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發生變動,由接包人和承租人取得所有權的,則附著物補償費歸接包人和承租人所有。


2.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


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後雖然實際使用土地的人發生了變化,但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並沒有發生改變。所以該筆補償費應由轉包人、出租人取得。但是並不能說土地補償與接包人或者承租人毫無關係。合同當事人事先在轉包合同、出租合同中約定承包地被徵收時對接包人和承租人的補償方式和補償標準的,接包人和承租人依照轉包合同、出租合同的約定獲得相應的補償。


安置補助費是對失去土地的集體成員的專門補償,所以安置補助費的歸屬問題,關鍵在於接包人、承租人是否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一般情況下接包人屬於安置的物件範圍,而承租人屬於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所以無權要求安置補助費。


土地互換指的是為了方便耕種或者其他需要,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塊可以互換,同時交換相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是指,經承包方申請和發包方同意,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轉讓後原土地承包關係終止,原承包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部分或者全部滅失。


3.互換後的補償歸屬


土地互換表面上是互換各自耕種的土地,其實質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所以進行互換後各自又重新與發包方建立了土地承包關係。互換後發生土地被徵收的,由互換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享有相應的補償。


4.轉讓後的補償歸屬


從概念得知,轉讓後原承包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會相應的喪失。在轉讓範圍內,原承包人即退出承包關係,受讓方與發包方形成新的承包關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主體發生變更,所以受讓方成為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享有轉讓土地被徵收時所對應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


綜上所述,在農村如果農民已經把自己的土地流轉給他人的話,之後所產生的各種徵地補償費用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分配的,如果是在流轉過後所有權和使用權也同時轉移的話是需要把款項交給被流轉人的,除非他們之間已經有所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