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車輛交通>交通肇事>

肇事逃逸被拘留是怎樣的

交通肇事 閱讀(1.86W)

交通意外是任何一方都不願遇到的事情,但是當事故發生時,肇事方第一時間應該撥打急救電話,尋求周圍人群的幫助,以免錯過拯救傷者的最佳時機,不應逃逸或者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下面小編將在文章中對肇事逃逸拘留等問題進行相關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肇事逃逸被拘留是怎樣的

一、肇事逃逸拘留的條件是什麼

《交通事故處理程式規定》第74條,對“交通肇事逃逸”定義為: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後,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所以,行為人在滿足以上第一、三、五、六、七、八的情形之一的,就將面臨拘留的處罰。

二、肇事逃逸的認定

1、逃逸行為必須以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條件。

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具有《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脫離現場的行為,才能認定為逃逸。

2、脫離現場的目的必須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

確認行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觀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負主要責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駕駛的一重型汽車的左側與行駛摩托車的右側相刮,摩托車及駕駛人(當場死亡)倒地,汽車的左後輪將摩托車的後輪碾壓,被告人王某聽到自己駕駛的車輛發出異常聲響,且繼續行駛二十米後,方停車檢視車輛與摩托車是否相刮。其雖發現汽車二十米後有一摩托車及人員於地倒躺,因其未發現所駕車輛有刮擦痕跡,便駕車離開現場。被告人王某的行為是否為逃逸。筆者認為,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屬於逃逸。因通過本起事故的責任認定,被告人負主要責任,已構成交通肇事犯罪;被告人發現車輛發出異常聲響後,停車後又發現了摩托車及人員在道路上的實際狀態,因此,其主觀上應意識到肇事的可能性,但其卻駕車離開了現場。從其駕車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上來看,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

3、以下兩種情形不應認定為逃逸:

(1)交通肇事後,肇事者已通過電話等方式報警,由於懼怕被害人親屬毆打而逃離事故現場,這種情況,不應按交通肇事後逃逸來處理。其目的是為了避免被害人親屬對自己造成人身傷害,而不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後,又投案的,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張某在交通肇事後,立即讓隨行的人員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當急救人員到達現場時,發現被害人已經死亡。此時被告人張某也負傷在身,其家人將其送往醫院,到達醫院後,其委託親屬向公安機關報案。該案就不應認為具有逃逸行為。

以上便是本站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肇事逃逸拘留的相關內容,由以上資訊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很多人肇事後逃逸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責任,也許在發生事故時,太過驚慌而選擇逃逸,不管是任何原因下逃逸,不僅使傷者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機,並且會承擔更重大的法律責任。如您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可諮詢本站網的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