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站>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犯罪中止什么时候考虑有效性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1.65W)

一、犯罪中止什么时候考虑有效性

犯罪中止什么时候考虑有效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法》的规定来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显然,中国刑法也同许多国家的刑法一样,对中止犯,是“应当”从宽,并且,从宽的内容也差异极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减轻的待遇。各国对犯罪中止的处罚均远轻于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东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各国法文化传统以及刑法价值观的巨大的差异,在这一点上都烟消云散。各国立法者庄严宣布:对中止犯就应大幅度从宽处理。尤其在中国刑法中,犯罪中止不仅比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的处罚轻,而且与整个刑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定从宽情节相比,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最轻的。

二、犯罪中止的认定需要具备的条件:

第一:犯罪中止必须要及时

假如小偷把偷来的财物都带回自己家了,回去越想越后悔,又把偷来的东西还回去;或者罪犯砍了别人,后来被外界因素打断,例如被过路的人看到阻止了,罪犯有点后悔,主动将人送去医院。以上两种行为不算犯罪中止,只能说是犯罪的悔改表现,这种最多是在法院量刑的时候可以作为一种减刑的考量依据。

第二:犯罪中止必须要具有自动性

所谓的自动性指的是,犯罪中止前,罪犯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将整个犯罪过程完成的,只是中间过程中自己主动放弃了继续犯罪。

第三: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的

要么犯罪没有实行的时候放弃,要么犯罪已经实行了,但是还没有发生什么后果就中止。

法律上对于中止犯罪,假如最终没有造成什么损害的,那么是可以免除刑罚的。但是如果造成了危害,那么会结合中止犯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中止的是不是及时有效,相应地减轻一些刑罚。

犯罪过程中,犯罪没有形成犯罪结果或没有实施结束的,才算做案件的犯罪中止。一旦违法人员形成犯罪结果的,不算做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违法犯罪人员没有造成违法后果或损失的,办案机关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免除违法人员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