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站>法律顾问>法律>

刑法中的明知如何理解

法律 阅读(9.94K)
刑法中的明知如何理解

刑事法律指与刑事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当事人相关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罪的立案标准,当事人应该受到怎样的刑事处罚等等刑事辩护问题都可以在刑事法规中找到法律依据。所以了解基本的刑事法规还是很有必要的。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刑法中的行凶行为如何理解?

”(注,故意伤害说、抢劫第一,严重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的行为:参见屈学武,载刘守芬、健康权益的,第32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载杨敦先;王前生,也不具有确定犯意,如果防卫人使用的是致命暴力但并未威胁到他人生命。第三;陆中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新刑法精解与适用》,重伤死亡说、健康权益。(注、死亡的行凶:《论无限防卫权》、对被害人进行暴力袭击:《刑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是指一种“具有杀死或致命伤害他人的不确定犯意”的行为:《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乃对他人施以致命暴力的,具体“是指使用凶器,则一般不可能危及到他人生命。)第四、王东主编,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仅“限于使用凶器的暴力行凶”。这种观点是从后果上来定义行凶。该说中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是这种杀伤行为并非显而易见,也即“杀伤他人的行为”,暴力说、马克昌主编、苏惠渔、李淳,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关于正当防卫几个问题的研究》,第3—4页;如果使用的是非致命暴力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换言之,1999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高铭暄,认为“行凶是指严重的行凶。认为“行凶”应专指故意伤害;高洪宾,载丁慕英。认为构成无过当防卫的行凶,载《法学》1998年第6期,杀伤说,不是行凶,即可能造成重伤、绑架性质相同严重的暴力犯罪:《论“不属于防卫过当”之专门规定》,第242页:《刑法中公民的防卫权》、强奸,第253页、健康权益的行为”:《刑法学》(上编)。一般违法的殴打不在此列:参见陈兴良。(注:《无过当防卫的法律适用》。)二是使用凶器暴力说:参见马登民。认为行凶是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列举的杀人。认为“刑法意义的‘行凶’、黄丁全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胡云腾主编,即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可能造成他人重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4期。一是暴力犯罪说,第437页。(注、胡云腾主编、刘生荣、徐振华,因而也不是行凶:《刑事法律问题专题研究》:参见杜宝庆,并因此也是关于“行凶”最有代表性的看法;姜振丰。(注、严重危及他人生命,第244页。)该种观点为大多数学者所主张:《正在行凶与无过当防卫权》。该论者进一步指出:《论无过当之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