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刑事辯護>刑事犯罪辯護>

逃避追繳欠稅罪量刑幅度是什麼?

刑事犯罪辯護 閱讀(4.72K)

一、逃避追繳欠稅罪量刑幅度是什麼?

逃避追繳欠稅罪量刑幅度是什麼?

逃避追繳欠稅罪量刑幅度,是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三條 【逃避追繳欠稅罪】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二、本罪的認定條件

1、必須有欠稅的事實。欠稅事實是該罪賴以成立的前提要件,如果行爲人不欠稅,就談不上追繳,無追繳也就談不上逃避追繳。欠稅是指納稅單位或個人超過稅務機關覈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拖欠稅款的行爲。在認定行爲是否“欠稅”時,必須查明其欠稅行爲是否已過法定期限,只有超過了法定的納稅期限,其欠稅行爲纔是逃避追繳欠稅罪所要求的“欠稅”事實。至於具體的法定期限,各個稅種規定不盡一致,應依據具體的稅收法規來確定。在考慮欠稅事實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欠稅的原因,是行爲人財力不支、資金短缺、還是擁有納稅能力而故意拖欠。如系前者,《稅收徵管法》第20條規定: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近期繳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機關批准、可以延期繳納,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這說明因合法理由欠稅是允許的。所以,逃避追繳欠稅顯然是指第二種情況,即故意拖欠。

2、行爲人必須有實際的逃避行爲。這是該罪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根據法律規定、逃避行爲是專指轉移財產和隱匿財產,如轉移開戶行、提走存款、運走商品、隱匿存貨等,如果不是將財產轉移或隱匿,而是欠稅人本人逃匿起來、則不構成本罪。此處必須明確,行爲人實施的“逃避”行爲要與“欠稅”行爲存在着必然因果聯繫。即“逃避”就是爲了“欠稅”。至於孰先孰後,並不十分重要。實踐中有的行爲人實施的“逃避”行爲在法定的納稅期限屆滿以後,也就是具備了法律規定的“欠稅”條件以後;有的行爲是先轉移資產,而後欠稅,這兩種情況都不影響本罪成立。如在納稅期內就能及時確認行爲人轉移、隱匿財產,企圖逃避欠稅,如何處理呢?按照《稅收徵管法》的規定,稅務部門可令行爲人提供納稅擔保;如其拒絕,可對其採取稅收保全措施。

3、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這是行爲人的犯罪目的,也是本罪所要求的客觀結果。稅收實踐中的欠稅是時常發生的,對於擁有納稅能力而故意欠稅者、依據《稅收徵管法》第27條,稅務機關可採取強制措施,如透過銀行從其帳戶上扣繳稅款,或扣押、查封、拍賣其財產抵繳稅款。所以,只要欠稅人擁有相當數量的資金和財產,所欠稅款是可以追繳的;但如行爲人將資金和財產轉移、隱匿,所欠稅款就難以追繳,給國家造成損失。所以逃避追繳欠稅罪是結果犯,只有造成“欠稅無法追繳”的事實,才能成立該罪既遂,如果行爲人儘管採取了逃避的行爲,但其轉移或隱鍍的財產最終還是被稅務機關追回,彌補了稅款,則構成本罪未遂形態。

4、無法追繳的人稅數額需達法定的量刑標準,即1萬元以上。該罪是結果犯,如果不足一萬元,即便具備前述要素,也不構成犯罪,這裏的數額指稅務機關無法追回的欠稅數額,亦即國家稅款的損失數額,而非行爲人轉移或隱匿的財產數額,也不是行爲人的實際欠稅數額。這三個數額有時是同一的,有時是不同一的,必須準確把握。無法追繳的欠稅達不到法定數額的,由稅務部門依法作行政處罰

有關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爲是屬於嚴重侵犯了國家有關權利的行爲,相關事項的處理是需要嚴格基於上述法律中規定的認定條件來進行判定處理的,對於造成了嚴重的涉案事實後果的,如造成了國家重大稅收損失的,是可以從嚴處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