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站>诉讼仲裁>诉讼管辖>

管辖权异议和回避是什么?

诉讼管辖 阅读(9.39K)

【为您推荐】溧阳市律师 珙县律师 旺苍县律师 泗县律师 思茅区律师 恩施市律师 宜宾县律师

管辖权异议和回避是什么?

在民事和刑事案件审理前,由于事实上地原因或者一方当事人出于拖延时间之类的需要会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或者申请审判人员回避,而法院则需要及时作出裁定,确认是否真有这种情况或者本院确实也有管辖权,以免影响程序上的公正。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管辖权异议和回避制度。

一、管辖权异议

1、概念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2、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所谓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事诉讼法第127条对管辖权异议主体的表述为“当事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的概念外延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往往是被告,被告享有管辖权异议之主体地位在法理上和实务中已得到一致肯定,分歧在于原告、参加诉讼的共同原告和第三人是否享有管辖异议权。多数观点认为只有被告才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

3、管辖权异议的客体

所谓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指在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也即在运用哪些管辖规则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主张该法院无管辖权。管辖规则以法律规定和法院裁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实践中,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多数是针对地域管辖,对此,法律和相关的司法解释有明确的规定;根据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其态度表明级别管辖亦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而对于裁定管辖能否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理论上则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二、回避制度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管辖权异议和回避制度都是诉讼法中的概念,它们都是程序法的重要构成,作为法院审理案件之前和过程中分别设定的制度,它们给予了当事人充分的处分空间和意思表达渠道。管辖权异议应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前提出,法院需在15天内作出决定;而回避一般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法院需在三天内作出决定。时间的上的限制是需要大家充分注意的哦,为了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和程序的公正,在法定期限之后提出的申请一般是不受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