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婚姻家庭>子女撫養>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指定應該由誰來監護?

子女撫養 閱讀(2.89W)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指定應該由誰來監護?

我們都知道監護人就是專門來保護這個人,撫養這個人,然後撫養這個人到十八週歲,但有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父母不在了,那孩子又小,那麼這個情況下的監護人應由誰來撫養呢,那就來了解一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指定應該由誰來監護?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的看法。

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指定應該由誰來監護?

根據《民法》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8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的監護人確定規定如下 :  

《民法典》第二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二十八條 【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親屬;

(四)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

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可以同時指定監護人?

同時另行指定監護人,認為指定並無不當的,從後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擇優確定,指定監護人並不是其前置程式。

其次、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或者單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並具有規範化、科學化的意義,從司法實務層面上,在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文書式樣中。即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判決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同時一併指定監護人、

被監護人有識別能力的,應視情況徵求被監護人的意見。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印證了這一點。而對於宣告公民無行為能力案件與確定監護人的案件是有區別的,要求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或者要求變更監護關係。這種做法不僅更加有利於保護被申請人被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後有監護人監護,更有利於保護其的合法權益。經審理,宣告公民無行為能力,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用的民事判決書主文的格式另列一項指定監護人。最高人民法院訴訟文書式樣由最高人民法院釋出,是指導審判工作的規範化檔案,其具有司法解釋的效力級別。

關於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沒有直接規定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法院應當同時指定監護人,在審判實務中,各法院也大都在宣告公民無行為能力時同時為其指定監護人,在判決宣告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同時為其指定監護人。而且,或者侵害了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法院可以參照直接確定監護人案件法院可以指定監護人的立法精神,裁定駁回起訴;指定不當的,判決撤銷指定。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無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對被監護人有利的原則。該司法解釋的內容體現了法院在審理確認監護人的案件時可以指定監護人的立法精神,在審理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案件時。未經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也可以是數人。至於申請人對法院確定的監護人持有異議的,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申請變更監護人。法院可以以此為依據。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被指定的監護人不服指定,應當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宣告公民無行為能力同時指定監護人和直接確定監護人的案件有所不同。

綜合上面所說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指定應該由誰來監護?一般都是配偶、父母、成年的子女或者其它的親屬,因監護人的責任比較重大,在加上又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以更應該好好的監護,如果是孤兒的話,就應是當地的村委會實行監護。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