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站>法律顧問>法律>

基層檢察院沒有管轄權移送市檢察院

法律 閱讀(3.02W)
基層檢察院沒有管轄權移送市檢察院

訴訟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以及不同地區的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智慧財產權案件及其他各類案件的職權範圍和具體分工。管轄可以按照不同標準作多種分類,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具體案件的訴訟管轄,並不能只根據級別管轄或地域管轄加以判斷,而應將相關規則相結合,綜合判斷。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協議管轄均不得違反級別管轄的規定。

精選律師 · 講解例項

基層檢察院案件資訊公開的現狀


我國自提出“檢務公開”的概念以來,檢務公開制度建設經歷了初步規劃、探索發展、全面公開三個發展階段。實踐證明,推行檢務公開是檢察機關滿足公眾知情權、接受群眾監督的有效途徑。案件資訊公開制度的確立,是積極順應司法改革和資訊化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檢務公開、保障刑事訴訟參與人知情權、參與權的必然要求。  


  (一)大慶檢察院資訊公開案件的範圍及形式  

為規範開展案件資訊公開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發了人民檢察院案件資訊公開網,對案件資訊在網際網路的公開工作進行規範,並制定了《人民檢察院案件資訊公開工作規定(試行)》(以下簡稱《工作規定》),明確了案件資訊公開和法律文書公開的範圍及內容。   案件資訊公開的主要內容包括案件程式性資訊公開、法律文書公開及重要案件資訊公開,檢察機關案件管理辦公室作為案件資訊公開的主要負責部門,主要有兩種公開形式:向不特定公眾公開,一是通過檢務公開大螢幕或者公開欄進行公開,在檢察機關辦公樓內顯示屏釋出本院的生效法律文書,如不批准逮捕決定書、撤銷案件通知書等;二是通過網際網路站進行公開,按照高檢院的規定,人民檢察院的終結性法律文書、重要案件資訊應當在人民檢察院案件資訊公開網上公佈,檢察機關官方網站也應同步公開。  

向特定受眾公開,一是對案件當事人公開。案件當事人、近親屬可以到案件管理部門查詢辦案流程及辦案期限。二是對辯護人及訴訟代理人公開。目前對律師的案件程式性資訊公開主要採用的是案管大廳查詢、電話查詢及網際網路查詢相結合的方式,律師只需提交三證即可獲得所代理案件的受案時間、辦案期限等程式性資訊。  


  (二)案件資訊公開中的問題及原因

1.公開不及時、公開內容不全面  

根據最高檢《工作規定》的要求,不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資訊及法律文書均應在網際網路公開,並對公開的期限作出了具體規定,但從實施結果上看,文書公開率並不高。部分案件承辦人在收到法院判決後,未在規定期限內點選公開本院的終結性文書,一些發給案件管理部門進行公開復核的法律文書,未按要求進行技術處理,達不到《工作規則》中的公開標準。致使現在人民檢察院案件資訊網上公開的資訊內容少,進度慢。案件資訊公開具有片面性、滯後性。  

2.制度不健全,公開標準難界定  

根據《工作規則》中的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釋出的重大案件資訊包括:有較大社會影響的職務犯罪案件的立案偵查、決定逮捕、提起公訴等情況,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刑事案件的批准逮捕、提起公訴等情況,已經辦結的典型案例。法律文書公開中,“重大、敏感案件報檢察長批准後,提交案件管理辦公室釋出”,如何界定社會影響、是否受到社會關注,何為典型案例,重大敏感案件的具體範圍、認定標準,都需要各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規定。  

3.法律文書公開多側重於形式  

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的監督機關,要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各項決定都必須依託法律並能以理服人。目前檢察機關公開的法律文書多為結果性的文書,多側重於處理結果的告知,涉及事實、法理的部分卻很少,這樣難免使文書公開有“走過場”之嫌,文書公開的意義大打折扣。  

4.缺乏相應的輿情審查及輿情處理機制  

法律文書及重大案件資訊上網,滿足了更大範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同時少數資訊可能會侵犯當事人的隱私。此外,某些法律文書中存在的瑕疵問題如存在用語不嚴謹、標點錯誤等可能會被網路、媒體放大,從而會給辦案人員甚至檢察機關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建立相應的輿情應對機制是很有必要的。